“考霸”也是“发明控”
南工“工科男”一年“四大发明”
杨晨在做实验
被同学们尊称为“工科神男”,bat365官网登录土木大四的杨晨,最近可谓喜事不停:陆续收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、谢菲尔德大学、南安普敦大学、伯明翰大学等多家世界前100强高校的“offer”,到底应该选择去哪家呢?杨晨说,“还没有最终想好!
这位同学们眼中的“考霸”,自嘲说并不是众人想象中的那种“别人家孩子”, 学习成绩并不特别出类拔萃,但他却有一个强项——从小就特别喜欢“动手动脚”, 在大二到大三期间,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就做出了四项了不起的发明,这四项发明都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。
遇“顶针”监理,促发明奇想
杨晨的父亲是位建筑工程师。学土木的杨晨没事时总喜欢往父亲的建筑工地跑,听父亲和其他工程师在工地上讨论设计方案,看工人施工的每一步工艺流程。
大二时,杨晨利用空闲时间,到父亲所在公司的施工工地上学习滑模技术。一天,他听到不远处传来争执声,过去一看,原来是一个做事特别“顶针”的监理,在验收父亲公司的施工项目时,认为预留孔不过关,不同意签验收合格的字。
原来,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,由于重型工程设备安装的需要,常常需要在混凝土基础上设置用来安置螺栓的预留孔。父亲他们所设计的预留孔很深,传统方法一般会用钢模板、木模板,或者用砂浆混凝土预制模板。但这几种模板或者成本高,或者制作、安装、拆除困难,或者抗拔力不强,用在这种比较深的预留孔上都不太理想。
就在父亲与其他工程师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时,杨晨也在冥思苦想怎么解决这一技术难题。他想,能否找到一种重量轻、成本低、抗拔力又强的新材料呢?
一天上课后回到宿舍,躺在床上看着窗外,当他看到宿舍的纱窗,纱窗上的一个个网眼让他忽然有了灵感:在施工工地上,铁丝网、废钢筋这些建筑施工后废弃的“边角料”不是可以很好地利用吗?假如用废钢筋扎成骨架,外面再罩上钢丝网做成模板,效果会怎样呢?
说做就做,立即动手:骨架按照预留孔的尺寸做成,杨晨先把骨架试着做成长方体,后来又改成了上口小下口大的倒八字形——因为这可以增加后期混凝土的握固力;在骨架外面罩上一层铁丝网,不行,罩上双层效果更好,铁丝网的网眼大小调得合适的话,浇筑水泥后,会有一小部分的混凝土可以通过铁丝网的网孔渗过铁丝网,将铁丝网向预留孔内压紧,因此在侧面会有小范围的凹凸变形,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抗拔力,有利于后期与混凝土的相互粘结。
经过不知多少次的反复调试、改良后,一种重量轻、抗拔力强、成本低、制作简单便捷的新型预留孔模板做成了。这种新型模板,与传统的木模板相比,因为用的是边角废料,能节省材料费40%—60%,又因为这种方法施工完后不需要拆除,因此可以完全省去繁琐的拆除人工;而与传统的花纹钢板预留孔相比,经济效益就更加明显,能节省材料费80%—90%,制作费用能节省60%—70%。
实际上,杨晨的其他方发明也是这样,简单实用、操作方便,成本低廉,小发明却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大难题。比如:锚固端内藏式预应力圆筒仓,与传统的锚固端柱式封堵相比,几乎能省去全部的混凝土、脚手架和模板的费用,节省90%的锚具封堵施工工期;钢管扣件式滑模平台系统,相对于型钢平台,其制作、安装、拆除要节省耗工和工期50%以上;滑模模板收分器,与传统的斜截面的混凝土翻模工艺相比,能节省人工费40-50%,完全省去脚手架及对拉螺杆费用、节省模板费用30-50%,能大大提高施工速度,节省工期70%以上。
杨晨在做实验
院士点拨,“卓越工程师”是这样打造出来的
虽然有好多同学称自己为“潇潇学神”,但杨晨却认为自己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“邻家小孩”:由于自己爱好太多,学习成绩并不是出类拔萃。
但从小就喜欢“搞破坏”、经常把家里的小电器拆得七零八落、喜欢玩“乐高”积木的杨晨,来到有着浓厚创新创业氛围的南工后,却感到如鱼得水。由于他动手能力强、思维活跃,大二上学期被选拔进入了“卓越工程师”班。班上每位同学都配上了最好的导师,导师经常带他们一起做实验,让他们很早就融入到导师的科研团队里,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。导师还经常带他们到企业去实地观摩、实习,熟悉各种施工的工艺流程。
导师、辅导员也经常组织他们加入各种校内校外的科技竞赛,还经常举办各种创新创业讲座。
在第十二届创新杯上,中科院院士黄维校长也来到了竞赛现场。杨晨抓住这一难得机会,立即把困惑自己多日的问题向黄院士提了出来:父亲公司有个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水泥厂工程,在做预算的时候发现,当地缺少混凝土缓凝剂的供应,运要花时间,价格贵还要加运费,要多花不少钱。“有没有什么新材料能替代过去那种传统的混凝土缓凝剂?”
黄院士沉吟片刻,微笑着对杨晨说:“你的问题提得很好,学以致用,带着问题学,才能学得扎实、学出名堂。据我所知,传统的混凝土缓凝剂,多以多羟基化合物以及糖钙为主要原料。在哈萨克斯坦,糖钙为主要原料的缓凝剂难弄到,但普通的糖到处都能弄到啊,经济便宜,化学成分也类似,你可以试一试,看看能不能用糖渣来替代。”
真是“一句话惊醒梦中人”,杨晨立即着手试验。嘿,用普普通通的糖渣替代,效果比想象中的还要好:不仅抗渗性更好,也增加了水泥后期强度,还可以减少减水剂的使用。
杨晨把自己的这一成果立即用到了哈萨克斯坦的施工项目上。计算下来,若从中国进口传统缓凝剂,需要2个月时间运输,每立方米混凝土缓凝剂成本为104.4元/公斤,而使用糖替代作外加剂,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缓凝剂成本只要3.65元,光缓凝剂一项就节约资金70余万元。
在校本科生科技论坛上,杨晨的“糖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卓越功效”这一课题还获得了一等奖,那时候,他刚刚升上大三。而杨晨以这一课题为主要内容所撰写的论文,经过土木学院院长董军教授的指导,还发表在了国家级期刊《城市建设理论研究》(2012年11期)上。
如今,已经大四快毕业的杨晨,也已确定了今后的发展之路:“施工离不开结构,结构离不开施工,两者是相辅相成的。在中国,这是一个朝阳产业,蓬勃发展的同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,因此,我还是想去英国深造,充实一下自己。”
2014年3月31日《江苏教育新闻网》:www.jsenews.com/site/boot/newsmore_2014_a2014033166246.html